或许不少人在寻求工作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如果我是HR,那么我必定会录用我自己。
但是幻想之余,不如思考现实一点的问题:怎么样让自己在求职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先简单交代一下背景,我是一个出国党,大四上学期进入某五百强的人事部实习,与身经百战的HR一同负责校招。
PS:第三视角,并不是局外人的视角,而是介于求职者和HR之间的视角,因为并不完全归属于一方,所以看待某些问题,会更加清晰。
在负责校招的过程中,有3个问题经常令我费解,但恰恰是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会对求职者的最终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HR就是洪水猛兽,所以同学对我退避三舍?在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学面对HR的心态都是如此,十分畏惧和HR进行过多交流。
其实这不是一个好的行为,睿智的求职者应该主动和HR沟通,获得有用的信息。
作为HR,我很喜欢主动和我取得联系的同学,他们会询问何时进行面试,但同时也会告诉我,他们有多么渴望这份工作,而不是机械性的在得到答案之后就秒挂电话。
对于有限的面试机会,我会优先安排之前与我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的同学,因为我知道,他们想把握住这份机会,而不只是来碰碰运气。
我也相信,这些同学的沟通能力是没有问题的,起码他们敢于与人交流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过分畏惧HR。
相信他们在入职之后,也会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工作上给出积极的反馈。
岗位职责不清楚,你就敢来面试?每天我们公司都会收到很多简历,定期会安排同学进行面试。
在沟通中,我发现很明显的一个现象:
有些同学很清楚自己投递岗位的岗位职责,甚至会深究入职后的具体方向;
而有些同学,连自己投递的岗位是什么都不清楚。
后者在面试中自然不占优势,对于面试官和求职者来说,这种“毫无准备”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
即使是海投,也应当记录清楚每个公司投递的岗位是什么,岗位职责有哪些,只有准备充足,在拿到面试机会时才能更好地发挥。
而清楚岗位职责的同学,可以对岗位进行深入了解。
一般官网上写的岗位职责较为笼统,只依靠那些信息很难判断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从事的方向。
如果想知道入职后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哪些,可以在各大平台寻找相关信息,或者和业内人士进行沟通,这样在面试时也可以将自己的特长与该岗位的需求联系起来,更易获得面试官的青睐。
签完三方=万事大吉?秋招结束后,一大波同学到公司签三方,一个比一个快乐,完全是签完三方万事大吉的态度,但是很少有人问我,具体应该怎么拿基本工资以外的补助(例如语言补助、技术补助)?
作为同龄人,我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他们,要尽早了解相关考试的报名时间,考试内容,因为我知道,想征服一门语言考试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况且要在入职前拿到对应的成绩,所剩余的时间其实不是很充裕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同学对我的劝告毫不关心。
我觉得在签完三方之后,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这些事情对于岗(涨)位(工)晋(资)升都是十分有利的。
首先,明确HR提到过的某些补助应该如何获得,如果需要考试,就自己上网了解对应考试的报考时间,考试内容,尽早准备,争取一次过关;
其次,去公司官网了解职位划分,看看自己所在的基层岗位可以怎么样升职到下一个岗位,也可以去网站搜索该岗位相关内容,读读前员工/在职员工分享的一些工作感想,初步形成自己的短期职业规划;
最后,无论是技术类岗位还是非技术类岗位,都需要运用各类软件,可以趁着入职前的时间,巩固或者增强自己对相关软件的熟练程度,在正式入职时提高工作效率。
说完这些真相后,读者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在求职中是否也存在过以上想法,同时我也想分享一个优秀求职者的经历,以便大家参考。
A是公司技术部的正式员工,入职三年左右,听我的领导说,A是我同校学长,从暑期实习生做起,到最后顺利转正,升职加薪的速度却要比同批入职的员工都快。
他很早就开始找实习,在大三的校招时就和HR取得联系,询问暑期实习的相关事情,所以顺利作为当年第一批应届实习生进入公司工作。
他实习期的表现很好,积极学习技术知识,也逐渐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规划,在正式签三方时,他没有犹豫,很快就和公司签约了。
但他也没有就此放松,而是和我的领导取得联系,询问如何才能拿到额外的补贴,好早做准备,虽然我并不清楚他最后究竟拿到多少额外补贴,但我可以确定,他一定把能拿的都拿了。
即使他现在在技术部工作,在校招时偶尔也会过来给求职者分享经验。
我对他的印象很好,因为很少有人可以收获两个部门的一致好评,我也相信,他未来的职业道路会越走越好,因为善于表达和沟通,且有明确发展规划的人,无论在什么公司,都会成为受人欢迎的员工。
2020年春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希望看见这篇推文的同学不要再让HR思考以上三个曾经令我苦恼的问题,
而是让HR开始思考:
Ta想不想来我们公司?
Ta和不和我们签三方?
Ta什么时候来和我们签三方?
最后,祝大家都拿到心仪岗位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