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常常会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工伤”,如工作过程中出车祸或在公司触碰到急性化学物中毒等。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对其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遭受损害的,用人单位必须承担工伤赔偿。那么工伤待遇是什么呢?应该如何计算呢?以及如何解决工伤待遇争议呢?下面就为大家一一揭晓。
什么是工伤待遇工伤待遇一般是指对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发生暂时或永久人身健康或生命损害的一种补救和补偿,主要的目的是使这些受到伤害的劳动者的医疗、生活有所保障,甚至对那些因工身亡者家属的基本生活有所保证。具体的工伤待遇,取决于具体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生活水平。一般来说符合以下两个条件,即可获得工伤待遇:一、单位有给该职工缴纳社保;二、该职员进行了工伤鉴定,根据工伤鉴定可以进行相应等级的工伤赔偿,通常有两个部分:工伤保险基金的赔偿与用人单位的赔偿。
工伤待遇如何计算工伤待遇是需要根据工伤鉴定有所区分的,根据实际工伤程度不同,发放标准也不同。根据我国2017年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进行工伤鉴定后,一旦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如何解决工伤待遇争议如果劳动者因工伤而停工留薪,而工伤单位与该劳动者发生争议,不给予工伤待遇,这就属于违法行为,需要劳动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生争议,首先根据《劳动法》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双方可以协商。如果不能协商,则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或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则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然,该劳动者也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工伤待遇的范围在我国,工伤待遇主要保护劳动者的人身权和人格利益,工伤待遇的赔偿范围有以下四种:
1、侵害他人人格权,给他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2、侵犯监护身份权非法使被监护人脱离监护,给监护人造成精神损害的;
3、侵害死者人格权或非法利用、侵害遗体、遗骨给死者近亲属造成精神损害的;
4、灭失或毁损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而造成精神损害的。
虽然本文具体介绍了什么是工伤待遇,也涵盖了工伤待遇的各项基本信息。不过在处理工伤待遇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切记不要自己凭感觉琢磨,去询问相关法律人员或自行查阅具体的法律规定,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双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