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毕业生被戏称是史上“最难硬届生”——毕业难、考研难、求职更难。
路宇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得益于不错的毕业背景——211理工科应届硕士,找工作不算容易但也在折腾了三两月后尘埃落定。
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待遇按着今年的行情还算不错,通勤40分钟可达,除了司空见惯的996,也算是个不错的归属。
但还没工作两个月,路宇就萌生了离职跳槽的想法。
原来,本以为进公司后应该是干着研发这样高大上技术工作的他,却发现等来的是日复一日枯燥的芯片测试。
6天埋头重复同样的工作不说,还甚少有跟人沟通的机会。
路宇不免想趁着第一份工作还没过试用期,趁早另投明主,至少不白瞎了两年的读研成本。
但又担心,刚毕业就有了工作两个月即跳槽的黑历史,会不会在简历上太“难看”,影响以后的求职路?
前程无忧曾调研了2800余位求职者发现,39%的求职者从第一份工作跳槽花了1~3年时间;而32%的求职者则表示在第一家公司呆不到一年就蠢蠢欲动了。
看似绚丽的“跳槽”糖纸里包裹的果真都是"加薪"的种子吗?
你的心底是不是也会涌起小小的担忧:干不了几个月就跳槽,是不是很被HR嫌弃?
我们邀请了8家2020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也是各行业的知名企业,从领先和独到的HR视角告诉你,他们眼中的频繁跳槽到底惹不惹人嫌。
arm中国是有这种可能。
应届生离开校园进入工作岗位,从学生身份切换为雇员,一般需要一定的适应期的去融入工作环境与公司文化,头几个月大多是以学习为主,特别是一些复杂度较高的岗位,譬如研发岗位,几个月的时间只够你初步了解项目内容及开发环境等。
毕业之后短时间内就跳槽,如果不是有特殊的原因如公司裁员等,不免会让HR有以下疑问:适应能力不够强?或者你的工作表现不够好不能胜任当前工作?对人生职业规划过于随意?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毕业生很难会有特别明显的工作产出,相比离开校园时的能力提升也有限,企业做社会招聘更希望招纳有经验值的候选人,当你还没有积累起你的经验值时,对于企业而言不是优选。
路威酩轩HR在筛选简历的时候的确对于刚毕业几个月就跳槽的候选人会有蛮大concern,从而影响候选人后期参加面试的机会,通常HR会认为要不是候选人当初择业太随意,要不就是工作后碰到一点点挑战就不能坚持而放弃,从而怀疑候选人的个人能力。
因此希望后浪们可以在正式签订Offer入职之前尽可能对所选择的企业及岗位通过不同渠道做充分了解,一旦决定之后就要满怀热情地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遇到困难可以寻求不同渠道的帮助,从而在挑战与机会并存的情况下实现自我成长与发展。
舍弗勒大中华区短期内跳槽,的确会受到HR质疑,但也取决于个人跳槽的动机和职业发展是否清晰。HR会综合评估。但建议职业选择要慎重,不建议随意跳槽。
中国外运嫌弃倒不至于,但是,至少会表现出来应聘者在找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考虑不够全面,也会被推断为在工作中作决策时容易冲动。所以,在自己有主动权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尤其是第一份工作。
大金一般来说是的,因为这种情况目前还是比较少见,但是好的HR会问问情况再做判断。话说回来,如果以后这种毕业以后半年就跳槽的情况变成一种社会现象的话,HR也会慢慢接受的。
合景泰富集团视情况而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跳槽原因,如果是一些不可抗力,或企业自身的问题,那是可以理解的。
三只松鼠
对于HR来说,毕业几个月后就跳槽会反应该求职者没有毅力和耐心,抗压、适应能力不强。
企业培养一个人才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对于一些干了几个月就跳槽的人,HR们也会顾虑该求职者是否能在自己公司长时间的干下去。
对于求职者来说,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应该频繁地跳槽,想要做出成绩,都需要沉淀自己,都需要再多坚持一会儿。所以在选择每一份工作时都应该慎重对待。
不过对于那些不靠谱的公司和工作就另当别论了。
九阳站在HR的大众思维来看,应届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他们进入社会、职场的第一个实战关卡。
大学生第一次工作就仿佛择偶相亲一般,寻找称心的另一方,如果发现不喜欢了,立刻马上离开,并无过错之言。
再则,大学生发现岗位不适合自己,敢于跳槽,有时候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勇气,更是对自己的人生积极规划、积极定位的表现。
虽然不排除有些大学生胡跳乱跳,或被用人单位硬性淘汰的情况,这种则需要HR在面试中就离职原因及求职动机予以高度关注。
毕竟大学生,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很多职业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跳槽去尝试不同的东西、体验不同的感受,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但每一次跳槽必然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一旦频次多了,则过犹不及。
站在HR的专业角度来看,工作时间的长久其实并不是考核这个新人是否有能力胜任所要面试的工作机会的标准。
我们首要关注的,是他在这不到几个月的工作里面有什么切实的收获和进步,一般通过简历可以大致看出,有的人就是学习能力很强,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成长很快;
其次关于稳定性,他在上一份工作中做不长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在简历上一般看不出来,得当面谈。比如公司氛围,公司制度,职业规划等不是当事人想要的,但是在这家公司里面,当事人工作态度、能力等均是匹配的,那其实影响不大。
所以,并不是一概而论。